找到相关内容59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推荐北大学生不见偏才怪才

    推荐考不上的 我认为,要推就应当敢于推那些正常高考是考不上北大的,但又有特长、有个性、有潜质的学生,甚至是偏才怪才。有责任就是要担风险,高中校长不用担心因依据一定标准推荐的人不被选中而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1/17252894383.html
  • 生命的美容

      佛法所作的归纳是,人有佛性,也有众生性。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就发现,每个生命内在都具备与佛菩萨无二无别的潜质。所以,虽然我们现前只是充满困惑的苦恼凡夫,但还是有希望的。只须将内在潜质开发出来,就能证佛所证。佛法说众生平等,所谓平等,不是现象上的平等,而在于每个人都具备成佛的潜质。这也是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的重要特征之一,没有哪个宗教认为信徒与信仰对象是平等的,可以通过修行成为自己所信仰的对象。 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1596091.html
  • 将尧都精神带入佛界的伟人

    《将尧都精神带入佛界的伟人》  乔忠延   一部佛教史离不开一个响亮的名字,这就是法显。用宗教的目光看,法显是佛学家、佛法大师;用学术的目光看,法显是游行家、地理学家,还是著名的翻译家。一位普通的出家僧人,怎么会成为一个让人们注目的伟人?分析探求他成长、成才的过程,原因众多,但有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,那就是出生地的水土哺育了他,给予了他提高生命品位的潜质。  众所周知,法显是临汾人,多种史书籍...

    乔忠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5354633.html
  • 赣南古塔文化

    文明相辅相依,烘托出一种深厚文化底蕴与蓬勃生机活力互补的潜质,一种历史荣光与现代辉煌交灿的完美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3367137.html
  • 当“经济男”遇上“杠杆女”

    瞿雅丽选择张志刚,不排除看到了他的发展潜质;在张志刚的事业里,瞿雅丽也扮演着“推波助澜”的重要作用。 “他们的幸福是‘经济男’遇上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8/09254289238.html
  • 80分万岁 多少学校敢实践

    同意吗?!” 教育跟上,中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脑科学的多元智能研究中发现,基础教育(包括高中)时期的孩子是潜人才,是人生的过渡期,才华能力都处于潜质状态。而我们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1/21472594022.html
  • 狮吼棒喝(4)

    清修,对比丘尼或沙弥尼来说,就必须考虑到更多的安全问题。但这些仅是社会风气环境的外在因素,就成佛之潜质来说,男身与女身并无太大的分别。说女人不可能成佛,绝对并非正确的观点。在《般若心经》中(注:法师...

    祈竹仁波切

    |开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0807224279.html
  • 努力殷勤空里步 承生启后昌━━内江圣水寺智海法师写真

    影响。那么,作为当代佛教,应该怎样与当代文明融为一体,怎样来服务于社会呢?赵朴初先生曾提出“人间佛教”的主张,旨在让传统佛教的灿烂文明发挥更大的潜质,造福于民。智海深刻领悟赵朴老的精神内核,提出了自己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1448333.html
  • 欲树人先树师——略论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最佳途径

    法师的经验,尽快缩短与其他法师的差距。其次,培养骨干法师。给教学骨干和有潜质的法师施加压力,使他们能承担研究课题,担负公开课,鼓励他们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。支持他们抓住机会,参加学术研讨,走出校门,拓展...

    明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2857180.html
  • 布袋弥勒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

    建设人间净土,关键在于改造心灵,建设和谐社会,关键从心开始。佛教有责任也有潜质为当今和谐社会、和谐世界的构建做出贡献,以期实现身心和乐、自然亲和、人际和睦、人间和平、社会和谐之愿景。与会学者认为,佛教是...

    高永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765318.html